“阿姨,要警惕洗钱陷阱,不要被高额利润诱惑哦……”
“小伙子,这次我终于记住金融消费者的八项基本权利啦……”
“叔叔,刚刚说的‘三适当’嫑忘记啦,投资要理性啊……”
“小姑娘,那个‘多元纠纷化解’侬再帮我说道说道……”
2024年3月15日,上海农商银行将金融服务与助推乡村振兴紧密结合,把金融服务送进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镇党群服务中心,开展“金融知识下乡进村居”活动,为居民群众远离非法金融活动提供有力的知识保障,周边居民群众携手齐聚“金融课堂”。
与此同时,上海农商银行360余家营业网点、逾11400名员工参与到2024年“3·15”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之中,活动期间,全行围绕“一老一少一新”开展教育宣传活动1329场,触及金融消费者超108.95万人次;通过官方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推送原创宣教信息25条,点击数量近30万人次,线上线下汇聚宣教合力,成效显著。
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事关人民切身利益。近年来,上海农商银行以大力开展“心家园”公益服务站项目为契机,健全纠纷化解机制等工作为抓手,结合自身禀赋,持续丰富金融消保服务内容,创设心家园老年大学,积极践行金融人民性、探索金融服务赋能社会治理,全面落实监管要求,服务好人民群众金融需求,切实为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保驾护航。截止2023年12月底,全行已建“心家园”公益服务站601家,实现上海16个行政区全覆盖,实现嘉定、青浦、奉贤、普陀、虹口、金山、松江、长宁8个区街道、乡镇全覆盖。
面向“一老”——“家门口的老年大学”
为服务好老年群体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和新需求,上海农商银行不断探索创新,本着为老服务持续做加法的初心,高度关切老年群体关于“老年大学”讨论焦点,特与上海老年大学达成合作,开设“心家园”老年大学,周密规划“横向到边,纵向到底”的教学管理机制,打通美好生活最后一公里,让“金融为老有了上海模式”。
“心家园”老年大学候选课程内容丰富,包括“养老的钱怎么存”“生活中的金融”等各类课程,持续推进与全市各区老年大学的课程及师资合作,坚持以满足客户多元化养老金融需求为中心,整合各类资源,持续提升养老金融优质供给,用服务的温度提升服务的广度和深度。
面向“一少”——“心向往的家庭教育”
【请“一少”进来】从营业厅门口的叫号机到智能柜员机,从“藏”在玻璃后的现金柜台到“躲”在隔板里的对公业务办理区,从“独立”理财专区到“开放”公众教育宣传区。上海农商银行营业网点大厅向“一少”群体全敞开,加入“实践体验活动”,设立“银行开放日”,让“营业网点”化身“家庭金融教育课堂”,将诚实守信、守正创新的金融理念传递给每一位家长和同学,引导小朋友们增强诚信理念、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,共同营造和谐健康的金融消费环境。
【向“一少”走去】上海农商银行积极整合宣传资源,联合上海部分高校微信公众号等平台,投放“防非Q&A”等“农商消消乐”金融知识25条。此外,全行组建“金融知识讲师团”进校园,持续探索尝试下沉教育宣传对象年龄段,走进“中学升旗仪式”,融入“市级示范性幼儿园特色课程”,将“金融知识拼盘”送达师生身边,将公益歌曲《当心》《用心》带入教学课堂,从小培养树立量入为出的理性消费观,并了解个人信息被泄露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。
面向“一新”——“最贴心的全方守护”
上海农商银行围绕企业白领关注的热点、新业态盲点,开展“人民群众可知可感、影响力大、涉及面广”的“为民办实事”行动,结合“一新”群体金融需求特征,如小额贷款、住房金融服务等,定向开展金融知识普及,帮助其正确认识金融产品和服务,充分了解“征信修复”等非法职业代理的特征、危害、法律后果,提示抵制“不当得利”“消除负债”等诱惑,普及金融知识。
上海农商银行在“社区金融课堂”以真实案例为引,在“党组织交流互访”中传递金融正能量,持续聚合力建设集知识性、功能性、互动性于一体的教育宣传平台,引导新市民群体“知金融理,做明白人”。
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是金融工作中最贴近人民、与人民联系最为紧密的领域。上海农商银行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、人民性,以构建金融消保新机制,建设“大消保”工作体系为工作重点,坚持人民至上,站稳人民立场,把握人民愿望,奋力推动金融消保工作迈上新台阶。
从“心”出发,心系社区“小家”,成就社会“大家”,上海农商银行将始终围绕金融消费者需求和关心关注的问题,特别是聚焦金融消费纠纷的重点领域、适当性管理的薄弱环节和行业诚信文化建设,统筹组织开展集中教育宣传活动,整合“线上+线下”多渠道资源,引导金融消费者学金融、懂金融、信金融、用金融,持续传播金融正能量,以金融消保的力量贡献社会民生的普惠之路。